讲座题目:生物多样性的测量与解读
主讲人:韩博平 教授
主持人:陈雪初 教授
开始时间:2025-08-04 09:00
讲座地址:闵行校区第四教学楼111
主办单位: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报告人简介:
韩博平, 暨南大学生态学系/水生生物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捷克、芬兰和西班牙、法国等学习和工作。目前担任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湖泊分会副理事长,以及国际水生生物学报《Hydrobiologia》的顾问、《湖泊科学》副主编等。以水库和浮游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淡水生态学、湖沼学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翻译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淡水生态学国际优秀教材《湖泊与池塘生物学》、《湖沼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国际学术名著《生物多样性:测量与评估前沿》(科学出版社)。
报告内容:
物种是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是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石。因此,生物多样性的测量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估及保护对策制定的基础工作。由于人类活动强度的持续增长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下降,全球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评估的重视推进促进了对生物多样性测量方法和评估技术的重视,生物多样测量这一基础性的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量的指数被发展和“借用”。如何从大量的指数中有效地选择和使用合理的指数也成了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领域的“幸福烦恼“。本报告将从生物、生态与数学的角度,解析生物多样性测量的内涵和基本的数学逻辑,为选择合适的生物多样性测量方法与指数提供引导,为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生物多样性计算结果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