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科技成果第八期转化门诊在闵行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为我校已入驻大零号湾孵化器的创业企业开设的专场,除了延续往期特点,系统设置了科技成果转化及赋权政策宣讲、典型案例分享、共性难题解答以及“一对一项目问诊”四大环节,活动还特邀金融机构专家现场分享专业服务方案,为创业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活动开场,科技处熊申展围绕国家战略导向、成果转化基础概念、学校政策支持体系及转化实施路径四大维度进行了系统宣讲。她深入解读了学校最新改革举措与进展,重点阐述了学校如何通过构建完善的“政策链”“服务链”“资金链”三位一体支撑体系,赋能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特别强调了高校教师合规创业的关键环节——兼职备案与知识产权切割的必要性。
熊申展指出,我校积极支持教师因成果转化需要而开展创业活动。做好兼职备案与知识产权切割是教师安心创业、成果顺利转化的重要保障,有助于评估风险、界定角色,有效规避法律纠纷与利益冲突,保障教师与学校权益。同时,备案可以增强透明度,建立信任,并为创业公司后续融资、上市等环节扫清潜在合规障碍。
建设银行上海分行科技产业金融部业务经理杜宇晗以《建行金融服务“从0到10”支持成果转化》为题进行分享,详细介绍了该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的特色金融服务方案。该方案基于技术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金需求和风险特征,精准聚焦技术的生产、交易、应用三大环节,创新打造了涵盖成果评价、成果使用、成果转让、转化载体四大类别、共计20项专属产品的服务体系,旨在为科技创新和早期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中科优势&探究资本TTFA创始合伙人邹涛系统阐述了如何运用投行思维有效驱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他结合技术成果转化全周期管理经验,围绕资本运作底层逻辑解析风险规避策略,并通过孵化失败案例强调了合规备案在转化全流程中的重要性。
活动下半场聚焦“一对一项目问诊”,由资深技术经理人组成的专家团队,针对老师成果转化与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个性化辅导。专家们从知识产权布局与保护、商业计划书优化、公司股权架构设计、融资策略对接等核心维度切入,为项目团队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实操建议,切实助力科研项目破解转化难题、加速迈向市场。
本次门诊活动是面向大零号湾华东师大孵化器教师创业企业开设的专场。
大零号湾华东师大孵化器是华东师范大学与闵行区政府合作共建的区校孵化器,首期孵化面积约4000平方米,拥有众创工位、共享会议室、独立办公室、直播室等多元功能空间。孵化器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科研优势,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通过科技金融、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三大平台,为入孵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等服务,推动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5年6月,孵化器被纳入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开办一年以来,共注册企业43家,覆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其中7家企业获得全国颠覆性大赛、海聚英才、未来产业之星超能奖等各类产业大奖;2家年营收超过千万;1家完成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