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 罗强:“压力-脑发育-精神健康”作用通路的异质性探究

时间:2025-06-27浏览:10设置

讲座题目:“压力-脑发育-精神健康”作用通路的异质性探究

主讲人:罗强  研究员

主持人:严超  教授

开始时间:2025-07-04  10:00

讲座地址:普陀校区俊秀楼305会议室

主办单位: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报告人简介:

       罗强,博士,复旦大学研究员(长聘)、博导、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算精神病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脑复杂系统跨尺度建模与调控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成果发表在Nature Mental Health、JAMA Psychiatry、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并获得Nature杂志Spotlight专题报道、欧盟脑计划“多样性研究论文奖”。2015年加入复旦大学,2016-2019年担任英国伦敦国王学院高级访问讲师、2018年入选英国剑桥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任全国现场统计学会因果推断分会理事、电子信息学会智能人机交互专委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兼职首席科学家、长三角孤独症研究中心执行委员。


报告内容:

环境压力是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但是其脑作用通路尚不完全清晰。典型的例子是心理韧性,即在经历逆境、创伤、挫折等之后表现出来的复原力,至今尚未识别出其脑标记物。其研究的困难主要在于环境压力类型的多样性、人脑应对环境压力的个体差异性等方面。在此次报告中,我们将重点探讨环境压力增加精神疾病发病风险的脑作用通路,特别是遗传风险在探究其异质性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们分析人群的影像遗传学队列数据,发现了童年创伤、抑郁遗传易感性、脑情绪处理功能之间的三项交互作用对情绪症状预测作用。其次,在遗传数据缺失的临床队列中,我们提出采用脑影像分层方法来间接表征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差异,发现在壳核体积偏小的人群中,尾状核体积中介了负性生活事件与精神症状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我们在大规模人群随访队列中对此影像分层条件下的脑中介作用进行了验证。这些工作为探索“压力-脑发育-精神健康”作用通路中的异质性提供了遗传学和影像学研究的新思路。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