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产业提升项目)申报指南

时间:2023-11-03浏览:219设置

2023年度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产业提升项目)申报指南已发布(https://nyncw.sh.gov.cn/gsgg/20231027/ce0b7344f2984a0d94a6f1c3f07945c8.html)。请各院系及时组织申报,并于202311月6日前将申报信息发至wgao@admin.ecnu.edu.cn以便协助后续填报(不需要学校分配账号,申请人自行注册登录申报)。所有申报意愿信息以科研秘书邮件为主,不受理个人或口头申请。

申报书的校内受理时间节点如下:

1)请于202311月9日前,将申报书电子版发至wgao@admin.ecnu.edu.cn审核,审核通过后农委系统自行提交;

2)请于202311月13日前,将申报书纸质版(按指南要求打印装订)交至科技处盖章报送。

 

科技处联系人:高伟、王华

电话:62232323,54836198

邮箱:wgao@admin.ecnu.edu.cn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本市集成应用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综合性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提升都市农业产业发展能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本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2023年产业提升项目。现发布指南如下:

一、指南内容

项目1:设施青菜绿色高效生产系统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筛选具有耐热或耐寒性状、适合机械化采收的设施生产青菜品种;集成创新大跨度连栋温室设施及基质处理、播种、育苗、补苗、移栽、灌溉、环境控制、收获与包装、废弃物处理等设备;研发分阶段模块化生产管理系统,突破青菜设施化生产全流程关键技术,构建智能化物流系统和智能化运行管理体系;总结形成设施青菜可复制可推广周年绿色生产标准化模式。

考核指标:筛选出具有耐热或耐寒品种特性、符合机械化作业的设施生产青菜品种4个以上,实现青菜周年均衡生产;集成现有成熟设施设备和技术,研发精量定点水肥灌溉、自然资源热交换加温降温、补苗分苗、智能化物流系统、基质循环利用等设备和技术,实现设施青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在百亩以上基地年产量达到每公顷360吨,较常规设施土壤栽培产量提升2.5倍,直接生产成本每斤控制在2元以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管理软件系统1套;制定设施青菜工厂化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编制可复制可推广的设施青菜绿色高效生产系统集成技术手册1套。

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

经费控制数:800万元。

项目2:长三角地区智能温室生产整体系统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分析研判玻璃温室硬件材料、控制系统、采后及分拣包装系统、智能装备的配置和选型,确定基本硬件建设标准;筛选适合长三角地区玻璃温室的长周期茄果类品种,并集成育苗、移栽、栽培管理等农艺技术,配套虫害防控IPM生物防治技术;实现新能源技术、设施综合环境控制系统与智控替代,优化建立能源集成供给系统、水肥一体智控方案;预设农业机器人和智能化物流运作整体解决方案、现代设施农业未来技术示范引领、行业顶级种植专家培训培养和世界园艺之窗交流功能。

考核指标:确定适合长三角地区智能温室整体制造方案1套,确定分段国产替代推进计划;筛选出适宜长三角智能温室种植的长周期串番茄品种,采收期达到7个月以上,产量接近进口品种,建立兼顾其他茄果类蔬菜品种设施生产的配套生产工艺;结合农艺和病虫害防控IPM生物防治技术,建立水肥、温湿度调控方案1套;研发自适应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布局和人工智能,初步搭建自学习式人工智能架构系统;集成新能源技术、能源调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环境智控技术等,确定整体能源解决方案1套;综合测算建设、运维、生产等成本并结合生产工艺,确定单体智能温室建设规模和生产效益,结合上海规划建设的设施农业地块现状,制定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长三角智能温室建设可行性方案。

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

经费控制数:800万元。

项目3:双孢蘑菇智能采收机器人系统熟化迭代与应用

研究内容:突破双孢蘑菇智能采收机器人系统产品化过程中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双孢蘑菇智能采收协同机器人系统及其配套设施,实现单层和多层双孢蘑菇智能采摘、切根、收集一体化;优化双孢蘑菇视觉识别、无损采摘切根、多机协同工作智能算法,进一步提高密集双孢蘑菇识别精度、无损采摘效率和成功率;实现智能采摘、切根、收集全过程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技术集成;在双孢蘑菇企业的菇房进行工况条件下的产品化试验,完成功能及性能验证,并进行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研制采摘、切根、收集一体化双孢蘑菇智能采收机器人系统,具有智能识别、无损采摘、切根收集的高效作业能力,实现单层和多层智能采摘;智能采收机器人系统采摘合格双孢蘑菇效率达40公斤/小时,采摘成功率达到80%以上,在工况条件下具有24小时连续工作能力;形成双孢蘑菇智能采收机器人配套技术规程1项;智能采收机器人系统在3个双孢蘑菇企业推广应用。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经费控制数:700万元。

项目4:农业生产对典型农村地区水体污染贡献度及防控措施研究

研究内容:筛选本市典型农村地表水体面源污染区域,针对种植、水产和畜禽养殖(含种养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河道绿化带和村宅地表径流等多源污染物开展入河负荷监测评估研究,形成农村地表水体面源污染监测评估技术体系;研究水体多源污染物构成、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水体正负影响;针对生态型高标准农田等,因地制宜编制面源污染监测和防治措施清单并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筛选本市典型农村地表水体面源污染监测评估试验区3个,形成各试验区多源污染分析报告和防治措施清单;结合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基于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的面源污染监测评估技术方法1套;形成平原河网地区农村面源污染负荷监测评估关键技术1项,农村水体多源污染溯源及负荷占比解析关键技术1项,编制农村面源污染溯源与负荷评估技术指南。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经费控制数:450万元。

项目5:上海优质粳稻智慧化生产管理决策技术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上海水稻生产管理经验性强、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以粳稻(移栽稻、直播稻)优质丰产高效智慧化生产为目标,研究构建上海水稻生产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建立水稻长势监测、病虫草害预警、产量与品质估算等模型和方法;构建基于模型的水稻产前精确栽培方案、基于实时苗情的水稻产中肥水精准调控技术、基于实时病虫草害监测数据的精确防治技术;创新基于多源信息和策略优化的稻作管理智能分区方法;构建水稻智慧化生产管理处方向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推送技术;研发集长势监测、管理决策、空间分区、处方推送于一体的水稻智慧化生产管理决策技术,为智慧稻作及无人农场提供智慧大脑。

考核指标:面向移栽稻和直播稻应用场景,建立上海水稻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及数据库系统1套,构建粳稻主要生长指标光谱监测模型、产量估测、品质预测等模型5套,精度达85%以上;构建水稻产前精确管理处方设计模型2套、水稻产中长势诊断与肥水定量调控模型2套、病虫草害预警防治模型2套;形成稻田空间管理分区技术2套;研发上海智慧稻作管理系统1个,实现与“上海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的有效对接;在本市选择3个以上水稻生产片区进行示范应用,示范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水稻品质达到优质标准,产量提高5%以上,节省人工20%以上,肥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经费控制数:800万元。

项目6:南美白对虾无人化设施养殖技术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养殖基地池塘设施老旧、设备能耗高、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持续上涨、养殖污染和病害风险高等现状,开展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智能化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研发综合数字化管控平台,集成环境监测与智能调控、精准投喂、农事信息采集等技术,具备标准化接口、监测预警、智能化控制、多因子调控等功能;根据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习性和摄食行为,构建南美白对虾投喂模型,创制智能投喂设备,实现精细化精准投喂,提高饵料利用率;研究大棚池塘高效增氧和物资智能运输集成技术,形成低成本的建设方案或改造方案;制定1套南美白对虾无人化设施养殖基地智能化改造标准,在不少于50亩的基地进行应用示范,为后续全市范围推进南美白对虾的池塘智能化改造提供成本低廉、经济效益提升明显的标准化方案。

考核指标:打造1个南美白对虾无人化设施养殖示范基地,制定1套南美白对虾无人化设施养殖基地建设标准;开发水产养殖综合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设施化水产养殖基地水环境、投饲等关键环节的智能管控,指导水产养殖实现节本增效;基地用工成本减少30%,饵料系数降低5%,基地亩均产量提高5%,基地综合经济效益提升10%;研究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精准投饵技术,创制智能投喂设备1台(套),集成1套高效纳米增氧系统,在示范基地进行应用;制定水产养殖关键农事环节生产作业信息自动直报的统一采集标准或规范1套。

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

经费控制数:600万元,企业另配套经费比例不低于财政支持经费的50%。

项目7:粳型软米加工产业链延伸技术产业化应用

研究内容:以软米食味提升为目标,研究确定上海主栽粳型软米品种的最佳收获期;研究粳型软米稻谷烘干、仓储、加工、包装等相关技术,形成周年仓储加工保鲜技术体系;比选出适宜的烘干加工装备,提高稻米加工整精米率;开发适宜粳型软米深加工的产品和米糠副产品;建立软米品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粳型软米周年高质量供应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上海主栽粳型软米品种的最佳收获期技术指标;制定上海主栽粳型软米加工保鲜技术标准1套,延长保质期至12个月,期间不得检出虫卵,食味值下降小于5%;稻谷烘干节能20%,稻米加工整精米率达70%以上;制定粳型软米新型深加工产品和米糠副产品技术标准各1项,开发软米加工新产品3个;形成米糠稳定化处理和纳米粉碎技术标准;建立粳型软米加工示范基地4个,年生产规模达3万吨。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经费控制数:800万元。

项目8:高标准农田生态功能提升技术集成迭代与示范

研究内容:构建以功能植物为桥梁的害虫和天敌专性共生系统及动物迁移生态廊道,提升农田生物多样性和有益生物丰富度;开展不同情景下促沉净化装置的迭代研发,形成多向-多级拦截与回用系统,有效防控农田面源污染;研究集成秸秆还田生态调控、生物炭基肥等新型肥料开发应用、功能性微生物定殖等地力提升技术,实现稻田土壤肥力培育和稻米丰产提质;构建可远程操作的灌溉控制系统,提升农田灌溉效率和灌溉精准度;形成高标准农田生态功能提升技术操作指南,打造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样板。

考核指标:构建高标准农田生态功能提升技术模式3套,形成高标准农田生态功能提升技术操作指南1套;建立生态型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基地3个,总规模不低于600亩,与普通高标准农田相比,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5%以上,田间生物物种丰富度提升10%以上;灌溉用水、化学肥料及化学农药用量均减少20%以上;农

田排水氮、磷浓度同比分别削减40%和30%以上。

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经费控制数:550万元。

二、申报须知

(一)申报要求

1. 主持申报单位应是本市注册登记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其他国内法人或组织可作为协作单位参与项目申报。行政单位原则上不得申报。

2. 鼓励产学研联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合作社与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等单位联合申报。项目6须由企业牵头申报。

鼓励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等单位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到企业、合作社等聘用单位以非项目负责人身份参与项目申报,并提供所在单位、聘用单位相关证明材料。

3. 申报单位应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具有与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研究团队、研究开发设备设施等基础条件。有健全的科研、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4. 项目申报经费应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确定,非定额申报,申报财政支持经费总额不得超过经费控制数(不含单位自筹或配套经费)。

5. 项目负责人须为主持单位正式在职人员,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以企业、合作社主持申报的项目负责人条件可适当放宽,但须为该单位行政或技术负责人。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担任项目负责人:

(1)已主持2项在研市农业农村委科技项目;

(2)市农业农村委科技项目逾期未验收或3年内有项目验收未通过;

(3)距离退休月数少于项目实施月数;

(4)受聘到企业、合作社参与项目申报的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等单位科技人员;

(5)被列为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市农业农村委科技项目申报资格的项目承担者。

6.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申报2023年度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不得超过1项。

7. 主持申报企业、合作社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并提供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原件一份(具体申领方式可关注“上海征信查询指南”微信公众号查询)。

8. 项目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应遵守科研伦理准则和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相关要求,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对申请人的申报资格负责,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9. 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报送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同时,提交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

10. 可行性报告中,申报人员应签章,申报单位及其主管单位

(部门)应审核签章,其中涉农区注册单位应经区农业农村委初审盖章,市属企业应经企业集团总部初审盖章,非农口系统事业单位应经归口管理单位初审盖章。

11. 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等应当真实、合理,符合《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及资金管理细则(试行)》的有关要求。

(二)申报方式

1. 网上申报

登录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系统(https://xmgl.nyncw.sh.gov.cn),点击“项目管理-项目申报”进入申报页面。

可行性报告格式可在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下载中心中下载。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申报。网上填报时间:2023年10月30日10:00至 11月10日10:00。网上填报可行性报告完成后,须在系统中提交,提交后不得修改,系统未提交的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2. 材料报送

系统提交可行性报告后,在线打印书面材料,送申报单位的主管单位(部门)审核签章。所有书面材料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一式六份装入文件袋,贴上文件袋样张,在受理时间内送达材料受理部门,不接受邮寄或快递方式送达的书面材料。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材料的或纸质材料与系统提交材料不一致的,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材料受理时间:2023年11月13日10:00至11月14日17:00。

材料受理地址:仙霞西路779号3号楼 3208室。

3. 形式审查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在材料受理之后,根据申报要求及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不通过的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4. 联络人

项目联系:邢鲁亭 52196198

系统填报支持:毛巍玮 17803860834  廖鑫 13162868731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10月27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