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周加仙 沈洁
为了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总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0701在推动教育神经科学学科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解读2021年度申请资助政策,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经验,研讨该领域的资助管理问题,1月29日下午,受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委托,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0701教育神经科学项目资助管理工作研讨会,研讨会采用腾讯云会议的方式举行。参加云会议的人数达250多人,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达650多人,共计900余人在线参加了此次会议。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基础研究与社会发展处处长邹晖、我校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分别致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教授就教育神经科学培育与资助布局提出了若干思考。会议由教育学部副主任朱军文教授、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研究员主持。
邹晖处长总结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0701代码设立三年来,在支持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汇聚与培养教育神经科学专业研究队伍中所发挥的作用。目前,已有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绍兴文理学院、香港大学等高校建立或者启动了教育神经科学相关研究机构的建设,培养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专业人才。她鼓励心理学、神经科学、教育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不同学科的学者来共同研究教育的自然科学基础,产出重要的、对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她对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需要聚焦中国的实践问题,凝练重大的科学问题,研究信息化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新问题与新的发展趋势,并号召大家广泛宣传F0701代码以及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
袁振国主任从交叉学科的设立与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这两个学科生长点出发,进一步强调了心理学、课程教学论、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他指出,人类教育的三次大的变革:三千年前出现的学校,三百多年前形成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现代教育制度,以及当前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人类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与难题,其中,最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从教育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一直在大力推动与加强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最后,他希望大家多交流,多研讨,把这项工作做好。
随后,郑永和教授就教育神经科学学科的培育与资助布局提出了若干思考。他回顾了2020年暑期组织的全国150位专家参加的5次教育神经科学战略发展研讨会,分27个主题对教育神经学的发展战略规划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他详细分析了教育神经科学项目的立项管理工作,指出,这三年来,教育神经科学的立项数翻倍增长,对于培育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指出,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具有应用属性和基础属性。在2021年,从“认知工具”方向申报。
我校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研究员指出,教育神经科学是一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她详细地阐述了如何根据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设计国际、国家课程,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接着,四位教师分享了项目申报的经验。浙江大学耿凤基教授以“融入认知策略的编程学习对低龄儿童认知控制和情景记忆的影响及脑机制”为题,指出教育神经科学项目申报的关键在于四点:1)构建层次化的写作团队;2)把握写作顺序,为关键部分留有充足时间;3)早启动,多寻求反馈并进行修改;4)勇于尝试。北京师范大学赵晖副教授以她的项目——“表征精确性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为案例,从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研究思路、研究基础、专家意见五个方面跟大家做了分享;东南大学朱艳梅副教授以“基于脑电的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能力评测研究”为题目展现了她申请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心得体会。朱教授认为F0701项目基金申请的成功关键在于首先要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其次要立足教育本身;最后体现交叉融合。南通大学儿童健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超群博士结合自身经验生动幽默的做了“新疆柯尔克孜族汉语阅读困难儿童汉字加工脑认知特征及干预策略研究”的报告,强调项目申报过程中对项目书的反复斟酌、持续修改,才能够最终获得项目。
此次会议拉开了2021年度自然科学基金F0701教育神经科学项目申报的帷幕,通过专家指导、申报经验分享等,帮助项目申报人员提高选题和申报质量,做好科研服务工作,提升2021年度自然科学基金F0701教育神经科学项目的资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