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
巨晓棠博士,现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际氮素协会东亚中心主任,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副组长。《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ed Agriculture>编委。
长期从事“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环境效应”研究,主要理论和重要发现为:(1)揭示了集约化农田肥料氮、土壤氮和作物吸氮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了基于目标产量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的“理论施氮量”概念和方法;发现了集约化长期耕作农田施氮量约等于作物地上部吸氮量;(2)阐明了残留肥料氮对土壤氮库消耗的补偿机制,提出了“氮肥有效率”的概念和算法;(3)发现强氨氧化非偶联过程是中国北方石灰性低有机碳土壤N2O产生的主要诱因,基于石灰性土壤NO2-累积与N2O产生的耦合关系,提出了强氨氧化非偶联过程的“塞车理论”;(4)发现北方石灰性土壤具有较高的初级矿化和硝化速率,较低的固持和反硝化速率,导致土壤极易生成并累积硝态氮;阐明了北方旱作农田土壤硝态氮“叠加累积与偶尔淋洗”的机制;(5)建立了我国首份完整的活性氮来源和排放收支清单,发现农户地块过小是限制我国科学施肥措施难以实施的主要限制因素,规模经营能够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氮素环境影响。
已发表SCI 70余篇,包括4篇PNAS文章,其中2篇PNAS论文,被归入其学术领域中最优秀的 1% 之列。2014-2018连续五年进入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2017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年获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英牛顿基金项目、中挪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