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会 | |||
报告时间 | 报告类型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09:00-10:40 | 特邀报告 | 陈大可院士 唐丹玲教授 魏皓教授 杨守业教授 | 中国在极地海洋的探索之旅 南海U形海疆国界线及其环境生态研究 陆架海底边界层中的湍流混合 多同位素耦合示踪东亚大陆边缘河流源汇沉积过程与环境变迁 |
10:40-10:50 | 茶歇 | ||
10:50-11:15 | 特邀报告 | 王厚杰教授 | 锋面对黄河远端泥质沉积的控制作用 |
11:15-12:00 | SKLEC 青年学者报告 | 吴辉教授 朱卓毅副教授 郭磊城副教授 | 潮汐环境下近海物质输送规律再探 活性有机质在氧亏损中贡献量化的初步研究 多尺度河口三角洲演变 |
报告人简介:
陈大可,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长期从事物理海洋学基础研究,在近海、大洋和气候研究领域都有重要建树。特别是系统开发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预测模式,突破了限制ENSO预测水平和可预测性评估的关键瓶颈,推动了ENSO研究的发展进程;系统阐释了海洋混合的物理机制,创建了一个新颖有效的垂向混合模型,为攻克湍流混合这一物理海洋学重大难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曾两度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并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和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唐丹玲,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教授(2级),博士生导师,“海洋生态环境遥感中心”负责人。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曾在美国博罗德岛大学,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日本东北大学从事海洋遥感研究多年。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和“百人计划”回国。曾任复旦大学教授。致力于研究海洋生态动力学与海洋生态环境遥感。任职多个国际学术组织,担任多个相关国际学术大会主席。国际科联期刊Space Research Today 专题配图介绍唐丹玲的工作。 进入ESI全球环境生态领域Top1%高引用率科学家名录. 发表SCI/EI论文80多篇;专著《Remote Sensing of the Changing Oceans》和《Typhoon Impacts and Crisis Management》由Springer出版。
魏皓,博士,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环境动力过程与机制研及海洋生态环境评估与容纳量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任北太平洋海洋科学委员会(PICES) CCCC Model and concept task team co-chair;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IMBER)工作组成员;物理海洋(IAPSO)中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陆海相互作用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杨守业,博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河流域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质研究。
王厚杰,海洋地质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海洋沉积动力过程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