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科技处组织召开理工科“2023年度科技进展”评审会。经过院系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以及校内公示等环节,“低温冷分子超快精密测控”等10项成果入选了华东师范大学理工科“2023年度科技进展”。
评审会现场
华东师范大学理工科“年度科技进展”评选活动自2021年启动,至今已举办四届。“年度科技进展”始终秉持科技评价“破五唯”的精神,致力于优化我校理工科科研成果的质量和贡献评价体系,积极鼓励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突破性的研究工作。“年度科技进展”评选也是理工科实体科研单位优秀科研绩效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意义在于发掘具有潜力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进一步激发学校科研团队产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并为后续申报重要科技奖励发掘和储备优质项目。
附:华东师范大学理工科“2023年度科技进展”入选成果介绍
一、低温冷分子超快精密测控
吴健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果介绍:聚焦分子间超快反应动力学,通过制备低温分子二聚体,获得明确的分子初始间距,从而确立了分子间反应的空间起点,结合飞秒激光和符合成像技术,首次实现了两个D2分子反应产生D3+这一自然界最简单的分子间反应的时域动力学直接观测,并通过操控光场波形实现了反应产物的阿秒相干调控。相关工作不仅对理解星际分子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开启了分子间反应动力学时域精密测控的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hemistry,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Dantus教授专栏评价,认为该工作窥见了H3+产生的化学本源。
二、达尔文归化谜团的全球纬度梯度格局
黎绍鹏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成果介绍:针对外来生物入侵,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相反的两个假说,分别主张和本地种亲缘关系近和远的外来种更容易成功。如何和解这一160余年的谜团是生物入侵领域的重要挑战。通过联合多国生物入侵专家开展的一项全球验证,这一研究提出并验证了达尔文归化谜团的全球纬度梯度格局,即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与本地种亲缘关系近和远的外来物种分别更容易成功。这一研究和解了当前全球不同地区矛盾的研究结论,并为潜在入侵风险的评估提供了参考。
三、华东师范大学化学领域大模型ChemGPT
何晓、周爱民、高栓虎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成果介绍:ChemGPT 1.0是一个集成了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化学合成工具,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建了联合研发团队,开展了AI For Chemical Science的探索,致力于人工智能驱动的化学研究,将机器学习技术与化学合成相结合,以提高合成的效率和精度。两年来,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化学性质数据库、创新性引入物理描述符以及全新泛函CF22D的开发,成功构建了ChemGPT 1.0,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分子智造提供了新工具。研究成果以“包含阻尼色散的化学泛函的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 of a Chemistry Functional with Damped Dispersion)”为题,发表于《自然•计算科学》(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杂志上。
研发团队成功完成了自动化学合成反应技术体系的整体构建和框架设计。结合超限制造成果,以微流控芯片为基础的化学合成节省了80%的实验时间。由AI化学家—“小华”驱动的微缩合成工厂,实现了化合物的自动化合成,为化学合成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巨大潜力。ChemGPT 1.0是华东师范大学在AI For Science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研发团队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拓展其功能,以助推上海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这两个重点领域,加速向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迈进。
图. CF22D的开发方法,数据库和预测精度。a)CF22D的开发流程;b)DDB22数据库;c)不同泛函对GMTKN55数据库及其子数据库预测精度的比较;
d)CF22D和其他代表性泛函在自由基与非自由基子数据库的预测精度比较。(详见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 2023, 3, 48)
四、代数与数论中的几何化方法和应用
罗栗
数学科学学院
成果介绍:利用几何中的具体对象去实现代数中的抽象结构是基础数学研究中的一类基本问题。Beilinson(Wolf奖得主)、Lusztig(Wolf奖得主)、MacPherson等人利用双完全旗簇上的一般线性群作用轨道及卷积给出一般线性量子群及其典范基的实现是这方面的一个经典之作。罗栗教授与合作者将该工作进一步拓展到仿射旗簇情形,给出了几类仿射 i-量子群及其典范基的几何实现。相关成果集结成超200页的长文,分两个单行本发表在国际著名数学期刊 Memoir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上。德国《数学文摘》(zbMath) 评论此工作为"sheds new light on this subject"。
五、抗损耗量子增强干涉及应用
陈丽清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成果介绍:激光干涉仪作为高精度测量工具,在科学和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精度更高的光量子干涉仪,其实用性常受环境损耗制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团队,通过创新的噪声适配动态分束技术,解决了量子信号存取过程中的噪声困扰,显著增强了量子干涉仪的抗损耗能力。这一突破不仅让光量子干涉仪迈向实用,也为量子控制技术的进步铺平了道路。光量子干涉仪预示着测量技术的未来方向,将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六、精准高效基因编辑新技术开发
李大力
生命科学学院
成果介绍:该成果通过对腺嘌呤碱基编辑器的进化改造,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精准的底层技术,主要包括:发明了定点高效的将腺嘌呤转换为胞嘧啶或胸腺嘧啶的AXBE和ACBE碱基编编辑技术,填补了碱基编辑无法实现腺嘌呤颠换的技术空白,为约25%的人类致病突变的纠正提供新技术;开发了超高精度的ABE9腺嘌呤编辑技术和Td-CBE胞嘧啶编辑技术,可精准的对单个致病突变碱基进行精准修复而基本消除脱靶效应,为将来更安全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七、海气边界层微塑料长距离传输规律的新发现
陈启晴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果介绍:海气界面的输运作为一种重要的微塑料入海传播方式,直到近期才被人们关注。那么海气边界层中的微塑料究竟有着怎样的地理分布格局?哪些因素驱动着大尺度的微塑料气-海向输运过程呢?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启晴研究员与地理科学学院史贵涛教授团队,通过开展长时间序列、大空间尺度的实测分析,结合流体力学的理论计算,揭示了不同形态微塑料在海气边界层中的传输过程和迁移机制;研究结果为微塑料等颗粒物的长距离传输提供了直接观测证据和理论机制解析。
八、干旱区洪涝风险评估与应对
殷杰
地理科学学院
成果介绍:随着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全球约47%的暴雨洪涝致死事件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却造成了74%的因灾死亡。这一研究发现突破了对洪涝灾害影响机制的传统认识。在此基础上,初步揭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洪涝灾害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演变规律及适应措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Yin et al., 2023)、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杨宇涵等,2023)和地理学报(高丹等,2023)。
九、近零功耗反向散射物联网芯片设计
张润曦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成果介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润曦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田晓华教授团队在近零功耗反向散射物联网标签芯片设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论文《A 44μW IoT Tag Enabling 1μs Synchronization Accuracy and OFDMA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 with Software-Defined Modulation》发表于2024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ISSCC是世界学术界和企业界公认的集成电路领域最高级别会议。万物互联应用场景常利用反射通信实现低功耗,但存在多标签碰撞问题。团队提出两步同步机制OFDMA反射标签,实现超低功耗唤醒,设计敏捷可编程机制支持多种调制方式,支持高达512个标签并发通信。芯片采用40nm CMOS工艺制造,系统待机功耗仅1.1μW。是国际上首款支持多标签、无碰撞反向散射传输芯片,并具有微瓦级别功耗,对于物联网设备的广泛部署意义重大。
十、10-22准确度的光学频率分频器
蒋燕义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果介绍:光学分频能将高精度光学频率标准的信号转换至所需要的频率处,也能测量不同光频标之间的频率比值。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蒋燕义团队采用光梳频率噪声免疫等多项技术,实现了3´10−22准确度的光学分频,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光学分频装置。此项成果能对目前最精确的光频标进行分频,将在建立“秒”的新定义、检验相对论、探测暗物质等研究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