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科研团队揭示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机制

时间:2025-07-17浏览:15设置

子痫前期是妊娠特有的多系统高血压疾病,其病因主要与胎盘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螺旋动脉重塑不良致胎盘缺血,释放促炎因子引发全身血管内皮损伤,叠加免疫失衡、遗传易感性及母体代谢异常共同作用等。引起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母体自身因素(高血压病史肥胖高龄)、妊娠相关因素(首次妊娠多胎辅助生殖)既往病史与家族史以及其他疾病因素等。该病严重危害母婴安全,母体可出现高血压、蛋白尿,进展为子痫、器官衰竭,胎儿因胎盘灌注不足致生长受限、早产甚至宫内死亡。目前,临床上推荐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子痫前期,但由于对其作用机制了解有限,该治疗策略存在争议。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昕教授团队基于胎盘滋养层类器官构建了缺氧诱导的子痫前期模型,以复制关键的病理特征,包括缺氧驱动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失调和氧化损伤。通过RNA测序来识别失调的通路和分子靶点,发现PI3K-AKT-mTOR通路受到显著抑制以及CYP代谢酶表达失调。PI3K-AKT-mTOR通路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在细胞生长、增殖、存活、代谢及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核心调控作用。

基于该子痫前期类器官模型,研究团队揭示了阿司匹林缓解子痫前期的多靶点机制,包括恢复sFLT-1/PlGF的平衡,重新激活PI3K-AKT-mTOR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促进滋养层细胞的增殖以及调节CYP1A1/CYP19A1介导的激素代谢 (图1。这些发现为阿司匹林在预防子痫前期方面的临床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1构建缺氧诱导的子痫前期类器官模型以阐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首次成功构建子痫前期类器官模型,并用于揭示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于2025716Constructing a Preeclampsia Organoid Model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Aspirin为题在美国心脏协会旗舰期刊Hypertension发表。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黄盛博博士后张远金华东师大附属长宁妇幼医院郭苑青医生和张祎医生为共同第一作者,长宁妇幼医院姚秉彝副主任医生与生命科学学院王昕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上海市长宁区科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硕博士创新人才基地华东师大医学健康联合培育基金“健康下一代”项目以及长妇幼医院PI团队建设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25.25342



返回原图
/